10月28日,夏根固在田間觀察晚稻的長勢。(資料關鍵字行銷照片)
  10月29日,沅江市四季紅鎮糧農用農系統家具機收割晚稻。(資料照片)本版照片均由本報記者 徐行 攝
  本報記者 楊軍
  通訊員固態硬碟 陽麗萍 石科聖
  11月15日,冬日暖陽中,沅江市種糧大戶夏根固看著收割機收完最後一丘田的晚稻,長舒了一口氣。從10月初開始收割,到現在澎湖民宿共收了40多天,總算收完了2.1萬畝稻田,比往年收割所花的時間都要長些。收了晚稻,他這一年的農活也差不多忙完了。
  今年,在夏根固45年種糧生涯中,是不平常的一年。大米鎘超標事件帶來早稻賣糧難,又遭遇多年不遇的持續乾旱,加上一下子擴大種植面積6000畝等褐藻醣膠,他遇到了以前種糧沒有遇到過的許多問題,操心又擔憂,好在都算平穩過去了。
  早晚稻賺了,中稻虧了
  “今年你種田是賺了還是虧了?”
  “今年還是賺了錢。”11月15日,在剛收穫過的田頭,面對記者提問,夏根固粗略算了一下今年種糧的大賬。他今年共種田2.1萬畝,其中早、晚稻各1.5萬畝,中稻6000畝。早稻平均畝產500公斤,賣糧後去掉雜費,畝均毛收入1180元;晚稻平均畝產550公斤,畝均毛收入1370元;中稻平均畝產465公斤,畝均毛收入1160元。除去土地租金及種子、化肥等成本開支和貸(借)款利息、公司管理成本後,早、晚稻每畝分別有280元、360元左右利潤,而中稻每畝虧損50元左右。
  “今年種棉花、種蔬菜和養魚的,多虧了本,我種糧沒有虧還賺錢,算是好的了。”夏根固說,雖然今年比去年種糧面積擴大了6000多畝,但賬算下來,賺的錢跟去年差不多,去年糧價賣得好些。
  “早稻、晚稻都賺錢,但中稻虧了本。”夏根固告訴記者,雖然南方部分地區受年初大米鎘超標事件影響,早稻一度出現賣糧難。但國家及時出台托底收購政策,又對像他這樣的大戶開闢售糧綠色通道,加上畝產比去年高30公斤左右,沒有虧損。晚稻改種了新的品種,成熟時糧食經紀人又上門來收購了,賣價比早稻高些,也賺了錢。
  “今年中稻虧本有多種原因,”夏根固說,中稻不是直播而是拋秧的。他種中稻的田是今年將原來種楊樹的地方新開墾出來的,當時錯過了種早稻的季節,可離種晚稻又還差一段時間,便種了中稻。新開的田裡有些坑坑窪窪,插秧機開進去容易陷在裡面,不能機插只好直播。在稻穀抽穗、揚花時,正好碰上乾旱天氣,9月初又遇到低溫、大風天氣,倒伏的不少,影響了產量。“一臺收割機原本一天能收40畝左右,因稻子倒伏,只能收不到20畝。因此,收割所花時間比往年都要長些。”他說,今年中稻畝均產量為465公斤,而正常年份一般在550公斤以上,好的甚至可達650公斤左右。此外,每畝田還增加灌水成本50元、收割成本80元,這樣不可能不虧。
  “早、晚稻賺的錢除去中稻虧損,你這賬算下來,仍將賺900多萬元,不算少啊!”
  夏根固說:“賺的錢中,還要除去今年新開墾田投入200多萬元、支付人工費用300多萬元、購買農機100多萬元以及現有農機具折舊80多萬元等,剩下的就由我們根固農業科技公司和根固農機專業合作社成員分。有錢分,在今年這樣的年景下,確實算不錯了。”
  好在選對了品種
  “今年種糧整體效益不如去年,但我種糧還是賺錢,一個原因就是品種選對了。”夏根固說,“今年早稻沒有問題,主要是中稻和晚稻。去年晚稻我種的主打品種是‘岳優9113’,今年改成了‘H優518'。搭幫改了,要不然會虧死。”他告訴記者,今年9月初出現低溫寒流,風也很大,“岳優9113”不耐寒、易倒伏,而“H優518”耐冷、抗倒伏,所以損失不大。
  “你怎麼曉得要改品種呢?”
  “我們種田的有句俗話:穀子兩頭尖,隔一年發癲。意思是天氣相隔一兩年就會起變化,影響稻穀產量。去年風調雨順,今年也許有麻煩,果然就出現了旱災、寒潮。‘H優518’是省農業廳推廣的新品種,去年我就試種了七八十畝,畝產達到550公斤,我覺得這個品種不錯,今年就大面積種植,沒想到還起到關鍵作用了。”
  好兒要好娘,好種多打糧。夏根固說,千算萬算,不如良種合算。他今年早稻的主要品種是“湘早秈45號”和“兩優287”,晚稻是“H優518”,還種了700畝左右的優質稻“湘晚秈13號”、“湘晚秈17號”。“湘晚秈13號”、“湘晚秈17號”畝產達到500公斤,每50公斤賣到了150元,比常規稻多賣25元左右,效益不錯。他已留足種子,準備明年將這兩個品種的種植面積擴大到8000畝左右。
  夏根固說,目前水稻早晚稻有許多品種,各有特點。適不適合大面積栽種,適不適應特定區域的土壤、氣候等,要先試種一下才知道。另外,早稻、晚稻品種搭配也很重要,要選種能夠在育秧、生長期和抗病蟲害等方面相互協調、配合得好的品種,這樣全年才會有一個好收成。
  機械化種田很重要
  “今年機械化生產,對我種糧賺錢貢獻也不小。”夏根固說,他現在從育秧、插秧到收割,水稻種植基本實現了機械化。
  “機插秧穩蔸快,秧苗返青時間短,成熟期比直播和拋秧可提前一個星期左右,既省力,又增產。”夏根固告訴記者,有的人對此不信,覺得沒有那麼神奇,結果吃虧了。在根固農業科技公司6個種糧小組中,有一個組的負責人也算是種田“老把式”了,他去年負責種的1000多畝田,早、晚稻都是直播,產量還可以,賺了一些錢。今年他種的田擴大到2000畝,認為直播比機插好,不聽勸,仍固執地採用直播,結果天公不作美,稻子在生長期遇到了麻煩,他在進行田間管理時又處置不當,最終稻穀空殼多、倒伏多,比去年產量減了不少。今年全年算下來,他不僅沒賺到錢,反倒虧了十幾萬元。
  “我試了這麼些年,機器種田比人工種田不僅效率高,效益也好些。”夏根固說,去年是他大面積機插秧第一年,機械化生產加上風調雨順,他種糧賺的錢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多些。嘗到機械化生產甜頭的夏根固,又琢磨出“夏根固育秧法”,解決了過去機插育秧中的技術難題,今年被省農機局在全省推廣。今年,他又添置了育秧流水線、旋耕機、插秧機、收割機等價值200多萬元的農機具,早稻機插秧面積達到了1.1萬畝,晚稻更是達到1.5萬畝。
  “像我們種這麼多田,現在人工又難請,如果沒有機械幫忙,春耕、‘雙搶’、秋收根本搞不贏。”夏根固說,今年春夏兩季插秧時,全靠農機合作社的23台高速插秧機,為他贏得了時間,沒誤農時。他準備明年再買20台間距小些的插秧機,秧苗間距小些,密度大一點,更利高產。
  記者瞭解到,夏根固領銜的“根固農機合作社”,今年被農業部評為農機合作社示範社。
  明年還要擴大規模
  “今年村裡人要我問一下老夏,明年還包不包他們的田?大家希望他能繼續包下去。”夏根固家所在的沅江市四季紅鎮陽雀洪村支書夏建楚對記者說,他們村裡2000多畝田都流轉給了夏根固,雖然簽的5年流轉合同還沒到期,但有人還是擔心夏根固因今年年景不好,明年不租他們的田了。
  “我肯定會繼續租,明年還要擴大規模,初步想增加1萬畝。”夏根固說,“現在國家政策好,種糧肯定賺錢,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。”夏根固對記者說,他現在最愁的是資金不足。每年11月底,他都要交下一年的地租,目前流轉過來的2.1萬畝田一年要1600多萬元租金,明年如果再增加1萬畝田的話,還要增加租金,而現在他手頭上沒有這麼多錢。
  “我的房屋、土地和機器設備都不能作抵押在銀行貸款。過幾天我準備去長沙,想通過朋友找擔保公司,看能不能貸些錢。”夏根固說,雖然這樣貸款成本相對會高些,可眼下要趕緊湊夠地租。明年還要建一個日產120噸的大米加工廠,都需要錢。
  除了貸款難,夏根固感到棘手的還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問題。“最近3年,我自己投入了100多萬元修機耕道、涵閘和機埠等。”他希望國家加大對種糧大戶在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支持力度,因種糧大戶自己的投入畢竟有限,解決不了根本問題。  (原標題:“今年種田還是賺了錢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ndvweoo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